浅析颗粒机压辊磨损过快的主要原因
[压辊 新闻资讯]在颗粒机的运行过程中,环模与压辊的正常损耗比例通常为1:2或1:1,若压辊磨损速度远超这一比例,则属于异常磨损。这种情况不仅会增加设备维护成本,还可能影响颗粒产品的质量与产量。宝壳压辊环模结合实际生产情况,压辊磨损过快的主要原因及应对措施有以下几个:
压辊表面出现凹坑或划痕
此类磨损多由原料中混入的砂砾、铁屑等硬质杂质导致,是造成压辊磨损过快的典型非正常磨损。这些杂质在压辊与环模的挤压过程中,会像磨料一样刮擦压辊表面,造成局部凹陷或划痕,加速磨损。
应对措施:在原料粉碎环节前增设除杂、除铁工序(如安装磁选设备、振动筛等),从源头减少硬质杂质进入压制区。
原料在进入压制区前分布不均匀
若原料在进入压辊与环模之间的压制区时分布不均匀,会导致压辊局部受力过大。受力集中的区域因摩擦、挤压更频繁,磨损速度显著快于其他部位。
应对措施:检查并清理进料口,确保没有堵塞物影响原料的均匀分布。同时,可以考虑改进进料口的设计,比如采用更合理的导流结构,使原料能够在两个压辊壳之间均匀分配。
压辊壳自身材质差异
如果两个压辊壳的材质硬度不同,硬度较低的压辊壳自然会更容易磨损。例如,一个压辊壳可能采用了普通钢材,而另一个采用了经过特殊处理的耐磨钢材。在相同的工作条件下,普通钢材的压辊壳磨损速度会明显快于耐磨钢材的压辊壳。即使是相同材质的压辊壳,如果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热处理工艺,其性能也会有所不同。
应对措施:应选用同等材质及厂家的压辊,宝壳压辊热处理均匀,硬度值达到HRC58-62的压辊有更高的强度和耐磨性。
原料挤压时偏向压辊两端
不同原料的物理特性(如湿度、硬度、黏性)存在差异,若压辊壳的齿型与原料不匹配,可能导致原料在挤压过程中向压辊两端偏移,造成两端磨损加剧。
应对措施:在压制前对原料进行预处理。粒度小的原料建议选用闭槽压辊。如果原料湿度不均匀,可以先进行混合、烘干等操作,使其湿度均匀。并且要对原料进行筛选,去除硬质杂质,减少杂质对压辊壳的不良影响。
润滑脂添加不规范
压辊轴承的润滑不足或油脂变质,会导致压辊转动阻力增大,进而引发异常摩擦,间接加速压辊表面磨损。若未定期、定量添加润滑脂,或润滑脂型号不符,问题会更为突出。
应对措施: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,定期定量为压辊轴承加注适配的润滑脂,确保轴承转动灵活。
压辊与环模的配合间隙调整不当
压辊与环模的间隙是影响磨损速度的关键参数。间隙过大:会导致原料挤压不充分,不仅影响产量和颗粒成型质量,还可能因原料打滑增加压辊空转摩擦。间隙过小:压辊与环模直接接触的概率增加,金属间的硬摩擦会显著加快两者的磨损。
应对措施:根据原料特性(如硬度、水分)及时调整间隙,通常建议间隙控制在 0.1-0.3mm(具体以设备说明书为准),并定期检查间隙变化。
压辊两端的密封盖磨损严重
密封盖的作用是防止原料、粉尘进入压辊壳内部,保护轴承。若密封盖磨损严重,粉尘、细小原料会渗入压辊壳,加剧轴承磨损,进而导致压辊转动不顺畅,间接引发表面异常磨损。
应对措施:定期检查密封盖的完好性,发现磨损、变形时及时更换新的密封盖,确保密封效果。
轴承安装不到位
轴承是压辊转动的核心部件,安装精度直接影响压辊运行状态。压辊在工作状态下与轴承是过盈配合,过盈配合是轴承尺寸必须大于压辊内孔尺寸。如果内孔尺寸大于轴承外径,会加速损耗轴承寿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