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方式
更多+颗粒机模具压缩比不对,可以直接调整吗?
一、环模压缩比的核心概念
环模压缩比指的是环模模孔的有效长度与孔径的比值(压缩比=孔长÷孔径)。

它本质上反映了原料在环模内受到挤压、成型的 “力度” 和 “时间”。
压缩比越大:孔越长、孔径相对越小,原料在环模内被挤压的时间更长、压力更大,成型后的颗粒更坚硬、密度更高。
压缩比越小:孔越短、孔径相对越大,原料受到的挤压力度和时间有限,颗粒更疏松、易破碎。
二、压缩比选错的具体影响
不同原料的特性(如密度、湿度、纤维含量、黏结性等)差异极大,压缩比与原料不匹配时,问题会直接显现:
颗粒不成型 / 松散
原因:压缩比过小,原料在环模内受到的压力不足、挤压时间过短,无法通过自身黏结性(如饲料中的淀粉、生物质中的木质素)黏合成型。
常见场景:处理高纤维生物质(如秸秆、木屑)或低淀粉饲料时,若压缩比不足,颗粒易散碎,无法维持固定形状。
堵模(环模孔堵塞)
原因:压缩比过大,原料在环模孔内受到的阻力过大,加上原料湿度、硬度等因素,易在孔内堆积、压实,导致孔道堵塞。
常见场景:处理低纤维、过高湿度原料(如酒糟、湿秸秆)时,过高的压缩比会加剧原料在孔内的滞留,最终堵塞环模,需停机清理,严重影响产能。
出粉率高
原因:压缩比不合理(过大或过小均可能)。压缩比过小导致颗粒强度不足,运输或存储中易破碎成粉;压缩比过大则可能因过度挤压导致颗粒表面开裂,同样增加出粉量。
影响:出粉率高会降低产品合格率,增加原料浪费,同时可能影响后续使用(如生物质燃料燃烧效率、饲料适口性)。
三、如何正确选择压缩比?
三步法:明确原料类型-明确原料粒度和含水量-明确孔径
选择模具压缩比时需结合原料特性针对性选择,如单一木屑和混合原料(木屑+棉杆)压缩比是不同的。所以应清楚掌握原料种类、粒径、含水率,新购机客户建议带料试机。以下是常见场景的参考原则:
原料类型 |
推荐压缩比范围 |
原料类型 |
推荐压缩比 范围 |
生物质燃料(松木、软杂木等) |
1:6-1:8 |
硬杂木、碎刨花 |
1:4.5-1:5.5 |
榆木、桉木、橡木、榉木 |
1:3-1:4.5 |
花生壳、稻壳 |
1:3.5-1:6.5 |
玉米秸秆 |
1:6-1:8 |
草料 |
1:7-1:10 |
鱼料 |
1:14-1:20 |
乳猪料 |
1:6-1:8 |
鸡鸭牛料 |
1:6-1:10 |
动物粪便(如鸡粪、猪粪干料) |
1:4-1:6 |
四、模具压缩比选错了怎样调整?
1、确定模具孔径与长度参数
同一孔径条件下,模孔长度越长,压缩比越大,常用的模具孔径6-10mm,调整压缩比时需要了解清楚,连同模孔长度一起变动,才能真正改变压缩比。宝壳可提供多孔径、多材质模具选择定制模具压缩比方案。
2、调整喂料速度、主轴转速
当压缩比稍偏大但无法立即更换模具时,可通过适度减慢喂料、或适当增加点水分,缓解堵料压力。当压缩比稍偏小时,可适度减少原料含水率。
3、更换模具模孔结构
根据生产实践数据,常规的原料多用喇叭孔,能更好地做导料服务。而在生产高水分原料的情况下,台阶孔比喇叭孔更吃水分。选用宝壳模具压辊,采用优质钢材定制,使用寿命更长更耐磨。
4、修改压缩比
压缩比大了宝壳可以通过技术改小,另外二次增压可以将压缩比小了的模具改大,但修改环模会影响环模的使用硬度,所以需要按模具的实际磨损情况来确定。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会通过调整原料水分,或调整环模压辊的间隙,不更改压缩比也能顺利出粒,过程需要逐步记录测试。
环模压缩比是环模颗粒机“适配”原料的核心参数,其选择需精准匹配原料的纤维、湿度、黏结性等特性。实际生产中,宝壳建议通过小批量试生产测试不同压缩比的效果,再确定最佳参数。合理的压缩比能最大化减少“不成型、堵模、出粉率高”等问题,直接提升颗粒品质、设备产能及企业经济效益。